旧上海中国第一个电影皇后张织云晚年为何在香港乞讨为生?

20世纪初,电影传入中国,作为一种新鲜且不失趣味的娱乐形式,电影填补了当时国人匮乏的精神活动,得以在中国迅速崛起,而时势造英雄,电影的突起也造就了第一批“影帝”、“影后”。

而提起上世纪的影后,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想到阮玲玉或者胡蝶,但影视上第一位影后并不出自此二人,而是一位叫张织云的女子,然而,作为影后的她虽一时红极大江南北,但却逐渐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,最后甚至落得吸D,沿街乞讨的落魄下场,不可谓不悲凉。

张织云本名张阿善,1904年出生于广州番禺县,家境贫寒,张织云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,自幼便跟养母一起生活,幼年时期随养母移居上海,从此扎根上海。

而由于家境贫寒,张织云的大小一切事务又都听从养母的安排,因此,她根本没有读过多少年书,初中还没读完,养母让她辍学也乖乖听话。

20世纪初,电影在中国蓬勃发展,演员不仅能通过银幕被观众熟知,还时常能抛头露面,可谓是风光无限,名利双收。

因此在当时,想当女演员的人可多了去了,张织云也是受这一社会风气的影响,从小就有当演员,甚至是女星的心思。

1923年,由冯镇鸥投资,顾肯夫、陆洁、卜万苍等人在上海合伙创立的“大中华影片公司”,由于是新成立的影视公司,演员问题就是顾肯夫等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,于是,他们在《申报》上刊登了一则招聘演员的广告,并以十天为期,从所有投递照片与简历的人中挑选相貌气质上佳者作为演员签约。

顾肯夫等人本以为应聘者不会太多,十天过后最多也不过一万份简历,但在20世纪初,有太多人对影视行业怀揣梦想,投递的照片简历远超他们的想象——足足上万份有余。

然而充满戏剧性的是,他们并没有在这上万张照片中发掘出哪些符合条件的女演员,正当选择演员的问题陷入尴尬局面时,他们又得知有一位《申报》记者从信箱里取走了一些照片。

在顾肯夫等人与《申报》方面交涉后,记者同意归还10张照片,影片公司一看,不得不佩服记者的眼光,十人中果然不乏报名者中的佼佼者,而其中便有张织云。

很快,张织云就收到了面试通知,虽说张织云怀揣着一个演员梦,但她也像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,胆怯局促,畏首畏尾除此之外,张织云的长相也并不出众,更致命的是她并不标准的普通话,一口家乡味的话足以被大多数选手淘汰掉。

但她的略显忧郁的气质和清纯的样子十分吸引卜万苍,而卜万苍时任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摄影师,为此,卜万苍特意将前来试镜的张织云拍得格外好看,如此一来,张织云便也获得了顾肯夫等人的赏识,被影片公司录用。

同年,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了第一部电影——《人心》,张织云也在这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,同时由于卜万苍对张织云的感情逐渐升温,他将张织云的银幕形象塑造得十分完美,再加上张织云本身的出色表演,《人心》大获成功。

在这部电影过后,卜万苍与张织云迅速坠入了爱河,在当时这段情感实在羡煞旁人。

而后公司趁势让张织云出演《战功》,凭借张织云和卜万苍的配合,《战功》同样在一众电影中鹤立鸡群,而张织云更是迅速火遍大江南北,紧接着,张织云与杨耐梅等人联袂出演《新人的家庭》,此后张织云成为明星公司的台柱之一,事业顺风顺水,平步青云。

而张织云事业达到顶峰的标志是电影《空谷兰》的拍摄成功,这部电影创下了当年默片时代的最高票房记录。在1926年的中国第一届电影博览会中,张织云更是以2146票的傲人成绩艳压群芳,成功夺得第一届电影皇后的称号。

随着张织云的爆红,收入与名气的激增,张织云开始出入于各种各样的社交场所,所交往之人皆是达官显贵,一簇一簇的“乱花”逐渐迷了张织云的眼,她开始疏远卜万苍,在遇到当时通过卖茶叶而家财万贯的唐季珊后,她终于一脚踢开了那个“平平无奇”的卜万苍,转而投入唐季珊的怀抱。

然而唐季珊自然有自己的打算,作为一名生意人,他的心思可比初入社会不久的张织云缜密得多,本身唐季珊就是一位花花公子,在日后的表现中也证明了这一点,先是抛弃张织云而求爱于阮玲玉,后再次始乱终弃,转向下一个目标。

而他盯上张织云的原因也很简单,除了自身对美色的喜好外,就是希望这位“影后”能为自己的茶叶打开市场。

然而这些,张织云哪里知道,她只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富豪,很满意唐季珊“白马王子”的形象,她不愿相信唐季珊在利用她,也不相信唐季珊日后会抛弃她,就像她当初离开卜万苍一样,她也不愿相信。

果然,唐季珊在发现这位影后并不能给他带来切实利益之后,果断选择抛弃张织云,芳心暗许向新晋影后阮玲玉,而张织云姿色平平却得以成名,相当大程度都归功于卜万苍的用心有加与影片公司的暗捧,如今人老珠黄,凭什么再与新人竞争。

明明一手好牌掌握在她的手中,她偏偏就要打得稀烂。被唐季珊抛弃后,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就断了收入来源,生活日渐窘迫,可就算是这样,她还是不想放弃,锻炼形体,训练国语,但都不尽如人意,所谓“时势造英雄”,如若错过了这个时势,英雄也不再是英雄。

后来张织云养母去世,她再也没有了依靠,也没有了牵挂,种种打击让她一蹶不振,开始抽大烟,吸食,早年间出入上流社会场所的生活让她不愿意过节俭的日子,大肆的挥霍掏空了她所有的积蓄。

五十年代移居到香港,只能依靠乞讨度日,七十年代,在香港逝世,结束了这充满戏剧性的一生。

曾红极一时,中年情况急转直下,晚年落魄至极,最终只得在乞讨中度过自己的晚年,这位影后最终还是被历史的浪潮淹没,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